中心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聚焦“双碳”目标 推动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2     作者:   分享到: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 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碳达峰是指 碳排放量达峰,即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降低,其目标为在确定的年份实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形成碳排放量由上涨转向下降的拐点。碳中和即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具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有的放矢地推动“双碳”工作取得实绩、发挥实效。
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关键在于减少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特征,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均是二者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减污和降碳具有一致的控制对象,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协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在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整体性基础上,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要强化减污降碳的目标、区域、领域、任务、政策、监管等多方面协同,通过减污和降碳两个领域工作的深度耦合、同频共振,实现提质增效。强化源头防控,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突出空间协同,更好地发挥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综合效益;加强技术优化,增强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的协调性;注重政策创新,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提升综合效能。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在于将“双碳”目标统筹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进一步助力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关键在于控制住高耗能行业产量,既从产业结构上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压缩高耗能产业,大力加快发展新兴的低碳产业,又要加快传统产业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步伐,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调整是根本。要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清洁化、 新能源发展规模化、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运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持续推进 清洁能源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努力形成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要全方位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构建绿色产业链,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汇聚起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强大合力。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