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标志性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6-01-11     作者:   分享到:

标志性成果之一 

1、成果名称:基于期权的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2、研究内容

本项成果属于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能源软科学研究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期权的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价值形成机理研究,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的单因素模型研究,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的多因素模型研究,基于“跳跃--扩散”煤炭价格的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三因素模型,上述模型的应用和分析评价以及相应的政策设计。

3、科学价值

科学合理有效地对煤炭资源采矿权进行估价,是煤炭资源采矿权有偿取得和转让的关键和前提。西部煤炭资源丰富,但其采矿权被以特低价转让,严重脱离了其真实价值。通过揭示出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期权价值形成机理,研究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实际的采矿权估价期权模型和方法,可以克服传统采矿权估价方法的固有缺陷,为西部煤炭资源采矿权价值评估以及采矿权有偿转让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4、创造性贡献

(1)揭示了基于期权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价值形成机理。

(2)建立了基于期权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单因素模型。

(3)建立了基于HJM利率过程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双因素模型。

(4)建立了煤炭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利率为HJM过程和便利收益服从均值回复过程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三因素模型;建立了煤炭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利率为HJM过程和便利收益服从均值回复过程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估价三因素模型。

5、社会效益

通过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包括英文期刊论文2篇,EI检索4篇,ISTP检索5篇。本研究项目相继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本研究成果在陕西南梁矿业公司、榆林煤炭公司杨伙盘煤矿和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的采矿权价值评估中得到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传统的DCF方法大大低估了煤炭资源采矿权价值,而本成果中的方法科学估价了煤炭资源采矿权的实际价值,吨煤采矿权价值增值在10元左右,为这两个企业的投融资和资源整合提供了决策支持。用本项目成果评估出的我省陕北地区煤炭资源采矿权价值与该地区采矿权二级转让市场的交易价格基本接近,说明该方法是科学和可行的。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已对此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我省煤炭资源整合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志性成果之二 

1、成果名称:陕北矿区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矿井综合技术与管理研究

2、研究内容

本研究项目综合运用了煤矿开采学、地质学、煤矿安全、煤矿机械、信息化与自动化、企业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了系统分析、专家论证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化矿井的概念及内涵,现代化矿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采掘、通风与安全、机械、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地质、环境等生产系统和环节的技术方案及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3、研究成果

(1)基于对国内外安全高效现代矿井的调查研究,科学地界定了现代化矿井的概念。

(2)构建了现代化矿井指标体系与标准。提出了包括矿井设施水平、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与生产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采掘、通风与安全、环保、采出率等32个二级指标等的指标体系,提供了科学评价现代化矿井的标准。

(3)提出了适合陕北矿区红柳林煤矿条件的现代化矿井建设的综合技术和管理方案以及建设现代化矿井的量化指标。

4、社会效益

2010年5月,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审,肯定了上述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一致认为,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条件相似矿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2年9月,该项目研究成果获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标志性成果之三

1、成果名称:煤矿安全投资溢出规律与基于实物期权的安全投资决策量化模型研究

2、研究内容

本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研究多元不确定条件下的我国煤矿安全投资估价理论与方法及基于这些方法的煤矿安全投资策略。

3、研究成果

(1)基于煤矿企业安全投资项目特性,建立了具有实物期权特性的安全投资项目价值量化模型和安全投资项目期权执行时机决策模型。

(2)以二叉树图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安全投资中实物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模型。

(3)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以安全投入决策者作为代理人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综合安全水平。

4、社会效益

基于实物期权的安全投资估价方法使得安全投资项目的管理柔性价值得到度量,提高了不确定条件下项目投资估价的准确性,为安全投资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在安全监督、安全投资、安全效益分析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012年2月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相关研究成果以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