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报告速递 | 《GE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2-06-09     作者:   分享到:

《GE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月22日,通用电气(以下简称“GE”)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当天,发布了首份《GE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旨在以全球及中国的能源转型为背景,探讨了中国 “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及企业在当中的能动作用。



图片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被业内广泛称为“双碳目标”的承诺,是当前中国能源转型的基本纲领。这也意味着中国从碳达峰过渡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短短30年,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长之中,综合多个机构的估算,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100亿吨/年,占比约为全球三分之一,减排压力巨大。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碳排放总量已过峰值。这些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共历时40至60年不等,而中国只有30年来实现达标,可见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难度和魄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能源转型是减排抓手

图片


图片


对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结构,虽各研究机构的统计口径和数据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对排放源的排序和结构是类似的,能源电力产生了最大的碳排放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中估算,中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48%)、工业(36%)、交通(8%)和建筑(5%)。据《财经》杂志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统计,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碳排放最高的前100家上市公司合计占了2020年全国碳排放的45%,其中电力、水泥行业碳排放强度(单位营收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碳排强度前10名企业几乎全部来自电力行业。在排放量榜单上,前10名有6家是能源电力企业。


图片


同样,就全球而言,能源电力部门是碳排放的大户。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部门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指出,能源部门占当今温室气体排放的约四分之三,是缓解气候变化恶劣影响的关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图片



中国能源转型的难点在于煤炭在我国能源资源端和结构端的比例过高,这使得我国推行能源减碳任务艰巨。而2021年秋季以来暴露出的国内的电力短缺现象,说明我国能源转型任务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兼顾资源禀赋特点、能源安全和长期的减排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转型。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虽然在近十年持续下降,但目前仍占比超过50%


图片


未来,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例将大幅提升。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将达4亿千瓦左右;到2050年,在控制温度升高不超过2°C的情景下,中国非化石能源总装机将达53.0亿千瓦,非化石能源电力将占总电量的90.4%。


图片


综合来看,能源领域的排放是中国最大的碳排放源,能源转型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减排抓手。在保障能源稳定,甚至是递增供应的前提下,逐步转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立足点。


图片
图片



电力系统的转型与安全

图片



随着电力在能源终端消费比例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清洁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2021年秋季以来频发的限电现象,也再次凸显需要将能源安全作为改革方案的立足点,在近期及中长期的能源转型目标中寻找到平衡点的必要性。


受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目前煤电仍在中国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就我国现有能源结构的碳达峰分析指出,煤电等常规电源将长期在电力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煤电装机预计于2030年前达峰,峰值为12.5亿-13.5亿千瓦,未来宜通过延寿来发挥保底作用;核电、水电、气电等各类电源近中期将稳步发展。


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长期来看,电力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仍是大势所趋。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29.8%,2012年这一数字为21.3%。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增电源装机主体。中国的电力结构在过去10年清洁化成果显著,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图片


在兼顾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传统能源的退出要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能源转型期间,天然气发电具有调节速度快、调峰幅度大、二氧化碳排放低等优势,将成为“〸四五”及以后重要的过渡能源。中电联《能源转型中的电力燃料供需格局研究》认为,从成本、对外依存度、化石能源特性上看,燃气发电可以适度推进,预计到2025年、2030年全国气电装机分别达到1.5、2.35亿千瓦。



不可或缺的调节性电源

图片



构建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是“〸四五”以及未来中国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主线之一。在已有基础上,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还将继续提高,而这也将给电力系统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兼顾当下及未来的电力消费需求和趋势。其中,以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为代表的调节性电源不可或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来看,天然气发电都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能源署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2021》中预计,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天然气发电在既定政策情境和承诺目标情境下,到2030年将增长大约三分之一。并且这两类情境下,到2050年气电都会是维持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角色。抽水蓄能也成为各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方式。据国际水电协会(IHA)统计,截至2020 年底,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为1.59亿千瓦,占储能总规模的94%。


当前中国燃气发电和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仅约为6%左右,而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燃气发电和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占比均超过10%,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灵活、高效、清洁的调节电源占比仍有较大差距。


图片
图片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工业、建筑、交通、电力等多领域有序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以及充分发挥燃气发电效率高、运行灵活、启停速度快、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少等特点,将气电调峰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能源碳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已建、在建装机规模分别达3179万千瓦和5463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认为,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多种功能,是建设现代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根据该规划,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将在10年内增长近三倍。


图片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提出,未来中国的能源、电力系统将迎来更加深刻的变革。能源的可及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加强能源供应的绿色清洁转型,加强终端用户的节能提效和电气化,是实现低碳转型的两大抓手。在能源供应清洁化的基础上,终端消费方面,以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直接利用,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GE认为,加速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发电的战略性部署可改变气候变化的轨迹以实现大幅减排。在调峰电源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选择,是保障中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报告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整理 | 陈映彤(西南财经大学)